第(2/3)页 重点是,潼关城郊聚集了许多流民,而那些逃荒来的流民都是他下令赶出去城去的。 皇上看到这一幕,就算只是路过潼关,岂不是仍会一句话直接砍了他的脑袋? 若是有人上奏参他那还能想想办法,现在可是皇上亲至潼关! 潼关县令越想越怕,甚至全身上下都开始止不住的打起摆子来。 不过就在这极大的惊恐情绪之下,他突然又想起来什么。 随即便猛的松了一口气,身形也稍微镇定了点。 那些流民并非他一人之过。 整个陕西全都被大旱裹挟,他能怎么办? 虽说大明律法要求官员需要收拢安抚受灾的流民,但一个小小的潼关县哪来那么大的能力做这件事? 救了这批人,后面继续来人怎么办? 没办法,朝廷不给拨银子,县衙里也没余粮呀。 更何况,他在那些流民最初逃难到这里时,确实也是施舍给了他们一碗瞪眼粥的。 这怎么也算自己有所行动了。 瞪眼粥就不是粥了吗?!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整个陕西上上下下全都是这么干的。 皇上不可能看见那些流民一怒之下,就把整个陕西布政史司的官员全给杀了。 想到这一点。 潼关县令虽然稍稍松了口气,但也并未因此完全放松。 目前。 他还有一个极大的危险,就是他可能会被成为那只给猴看的鸡。 毕竟皇上第一个来巡视的地方是他这里。 不过在镇静下来后,县令的思维也通畅了许多,随即便想出来如何去勾兑此事。 首先。 潼关身为黄河边上的县府,受灾程度较轻,并未出现像延安府之地的大规模饥荒。 这样一来,他便可以此做文章,将皇帝的视线转移到饥荒更严重的地方。 至于皇帝去了那边看见惨状之后,当地的官员会受到什么惩罚,那就跟他没关系了。 死同僚不死贫官嘛。 其次。 目前对他的有威胁的便是那些流民了,他担心的是皇帝降尊询问那些流民,那些流民反手将自己一军,说是自己将他们赶至郊外的。 但这一点在细细思索之下,似乎也没那么难解决。 到时候让城中那些大户纠结起一批民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