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京师震动-《复明1659》


    第(3/3)页

    明朝虽然中国的产量逐渐向西转移,但南直隶仍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漕粮份额(南直隶将近180万石,湖广仅仅25万石),近千万人的南直隶也不至于被20万军队吃死。

    但是,自己面前的这位万岁爷,在得知朱成功北伐的时候,就要表示回盛京避避风头,幸好被太后骂了回去。要是这时候万岁爷又发疯要去盛京“祭祖”,那不等于告诉关内那些后当汉奸的汉官:我大清在中原待不下去了,大家还是各人顾各人吧!如果是这样,难道自己也跟着,回到那个宫殿和地主大院一样的盛京?自己几十年为大清殚精竭虑,难道目的就是回到满洲啃雪么?

    不行,绝对不行!

    范文程不住的用余光去瞟福临。

    果然,年轻气盛的福临被范文程这番选择性说真话的方法忽悠到了,竖起耳朵倾听这位太祖时代的老臣有什么锦囊妙计。

    “范爱卿果然是四朝老臣,使朕有拨云见日之感。范卿说说看,有什么办法能够驱逐郑逆吧。”

    “那臣斗胆进言,若有荒谬之处,唯愿皇上赎罪。”

    “其一,郑逆船坚炮利,而运河又风平浪静,郑逆很可能趁运河尚未结冰之时,率其水师北掠淮安(清江浦),临清等地。故需在运河较狭窄处多设炮台,铁索,阻断运河南北交通;其二,仿崇祯故事,设十六祭坛祭平西王。其三,往澳门等处以重金雇佣佛郎机等国炮匠,多制大炮发往各处。其四,撤回一批满洲八旗回京。”

    “此时正是用兵之时,为何要撤满洲八旗回去?而不增援南方?”

    “臣绝无看不起满洲勇士之意!正因为我满洲勇士满万无敌,所以才要撤回,并且不经意的泄露出消息,这样,江北官民看到满洲八旗都北归了,自然认为郑逆只不过是嚣张一时半会,若是将满洲八旗尽数南下,不仅京城空虚恐人生变,而且,官民中也会有人认为,大清已经在同郑逆赌国运了。”

    一番半真半假的话说的福临茅塞顿开。“范爱卿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令内三院即刻拟旨刊行,抄录于天下。”

    八月中,在清廷视野里已经“殉国”的平西王吴三桂重新被拉上了祭坛,在正阳门外设坛祭奠,作为这个提议的发起者,范文程亲自为吴三桂写了祭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