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不能尽快与白起取得联系,那么麾下这些人岂不成了赵国的瓮中之鳖? 王龁愣了一下,便急匆匆朝营外走去,想要亲自看个清楚。 但是当王龁站在箭楼举目远眺,却是夜幕下茫茫大山,根本看不见任何赵军的影子。 …… “启禀大将军,李齐将军执意留下,吾等劝阻不力,望大将军惩罚!” 几名小校单膝跪在赵括面前,脸上尽是惭愧之色。 “免礼吧,此事我已知晓。” 赵括淡然地挥了挥手。 李齐的性格赵括清楚,是绝不会愿意苟且偷生的,事已至此,赵括也无心怪罪他什么。 廉颇出言道:“李齐违抗军令,理应重罚,但念在其杀敌有功,功过相抵。大将军。” 说着廉颇稽首道:“按照秦军传出战报来看,李齐将军尚未死于乱军之中,我们是否派遣精锐,将李齐救出才是?” “救,当然要救!” 赵括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廉颇的问题,转而又道:“人肯定要救,但绝不是现在。” 廉颇深深吐出一口气。 正如赵括所言,如果现在去救,免不了一场恶战损兵折将,同时也失去了围点打援的策略核心,反其道而行之,会使己方获得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赵括说完便起身道:“赵牧,乐乘!” 身在众将之列的赵牧和乐乘欣然出列:“末将在!” 看着自己的这位兄长,赵括的眼中没有一丝感情。 “命你二人速去点齐五万人马,随我出征!” “属下遵命!” 二人领命并肩而去。 赵括这才转身看向廉颇。 “老将军,长平城中三十万大军足以抵挡白起,但我给你三十五万人马,无论白起如何叫战皆不可为其所动,只需坚守即可。那白起困于西营绝不是长久之计,唯有阻碍其投石车建造,应派五万精骑,每夜轮番骑射骚扰即可拖延,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如此往复,若无变故,三日之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廉颇连忙稽首:“请大将军放心,老夫定当谨遵军令行事。” 交代完这些,赵括便大步走出中军大帐,率领赵牧和乐乘众人,前往丹河峡设伏,等待白起的援军上钩。 在此之前,郭开这位败军之将被提前安排到了伏击点,而王龁所得到被封锁的消息,也是他故意派人透露出去的。 但郭开并不知情,他的一切小动作,皆在赵括的掌握之中,之所以王龁能得到这个消息,正是赵括故意为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