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名八岁孩童立于赵括身后,躬身相请。 赵括嗯了一声,回过身来看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童。 他单名一个高,无姓无氏。 刚见到他时,赵括正在蓟都视察战果,而此子小小年纪便知道眼前的赵括是个大人物,于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断壁残垣中跑出来,一下子就抱上了赵括的大腿,祈求无论让他做什么都可以,只求留他性命。 赵括看他年幼,却又懂得顺势而为,便收留了他以及他身后的一名更小的男童。 事后回到邯郸,问其姓氏,才知道,他叫高,弟叫成,二人父母皆被发往秦国服刑,如今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赵括一听吓一跳,好家伙,自己不会一时善念,竟收留了一名千古罪人,当即就想抽剑将他砍了。 可是剑才刚刚拔出,就看到了那双无辜的大眼。 赵括最终还是收起了剑,无奈苦笑。 鬼知道他猜的对不对,既然答应收留了,再观察一段时间吧,赵括虽狠,但也不至于愿意亲手杀死两名孩童。 幸好有了赵括做表率,自然燕国的一批遗孤也随之幸存下来,全部发往邯郸做童工。 赵括的想法很偏心,开办的邯郸学宫是为了招收赵国的子民,为了给赵国的未来培养一批栋梁之才,至于这些战俘的孩童,还是得区分开来的。 进入屋内顿时暖和了许多,赵括搓搓手,伸头看看今天吃的什么饭。 一碗大米饭和一碗炖羊肉。 不错,很对胃口。 穿越到现在,算来已经过去了小半年,赵括就感觉时间过的飞快,还没干多少实事,转眼就度过了大把光阴。 真是罪过啊。 别人穿越,总要搞几样小发明,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各种炒锅风扇电灯泡,马镫火柴大喇叭,一应俱全惬意地很。 可是看看自己,仗没少打,活没少干,但就是生活没有太多起色,依然是一天三顿,除了蒸就是煮,最多开个荤,就着米酒吃点烧烤。 想到这里,赵括摇摇头:“不行,趁着冬天我得干点什么,提高一下生活品质。” 可赵括一摇头不要紧,吓了赵高一大跳,连忙跪下道:“家主对不起,贱民有罪。” 赵括眉头一皱,看向赵高。 “起来,我没说你。” “多谢家主。” 赵括打开一罐米酒给自己倒了一碗,说道:“今后不许说对不起,做事你要对得起自己,如果对不起,你就该死。” “贱民明白了。” “另外,不要再自称贱民了,你既然来到我赵括府上,就是我赵括的人,赐姓赵,自称下臣即可。” 赵高连忙伏下:“下臣赵高遵命。” “好了,去盛一碗参汤给母亲送去。” “下臣遵命。” 赵括自顾地吃着饭,心里想着学宫的事情。 “师尊,学生看你来了。” 一抬眼就看到韩非拉开门走了进来,抖了抖身上的雪,伏在赵括案前。 赵括尝了一口羊汤,看了他一眼随口道:“起来吧,吃过饭了吗?要不要一起吃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