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地方官任命上,原则上,府以下的地方实行本地人为官的政策,府和府以上的官员任命则不受籍贯限制,而且各地官员数量、待遇要和税收多寡挂钩,税收多的地方可以多安排官员,官员待遇也高,税收少的就少官位,税收多寡,要和官员自身利益挂钩,和当地士绅的利益挂钩,如果哪个地方的士大夫不想做官,想要让外地人去统治,那尽管可以勾结起来抗税不交!” 朱皇帝的话音落下。 让在场的官员们纷纷张大了嘴巴。 这. 这也太阴险了! 这皇帝是从哪儿想来的办法的? 士大夫读书为了什么? 为了做官啊! 现在居然把一地士大夫的做官的资格和当地的纳税情况绑定。 完不成指标的。 还要让外地人来当官,本地人都没官做! 而外地人来统治也不是说不用缴税。 到时候税要交,官还没得做,而且外地人来做官肯定是来捞钱的,到时候外地人捞钱捞得更狠,更没有顾忌。 就在此时,教育部尚书彭浚提出了一个问题:“皇上,若是如此的话,日后朝廷官员岂不是要被富裕地区的人把持了?” 是啊。 如果都是南方人,都是江南、广东人做官。 那这天下迟早离心离德。 朱皇帝微微一笑。 他自然也是想过这个问题,而且还是打上了补丁的。 “税收考核不以多寡,而是以能否完成朝廷给的指标,打个比方,广东纳税一千万,不合格!但河南如果有五百万税收,那就是极为优秀!考评的标准是要根据地方上的富裕与否进行评定,只要能完成指标,就是优秀!” 朱皇帝说道。 “另外各省在议政会有基础名额保留。所以.朕可并没有一刀切,要是这个条件还不能老老实实的完成,那就对不起了!要是胆敢煽动抗税!那就得看看是他们的脑袋硬还是子弹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