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雨林兄,还犹豫什么啊,现在全广州最红火的是什么?还不是考大学的培训班和学技术的技工学校吗?这个新中华和兰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啊,你不做这个生意,有的是人做!” 正在劝说他的是已经认命了的另外一位大君子吴信中。 这位历史上的状元郎现在可以算是新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了。 他办了【君子报】发了家。 而和他合作的另外一个脑袋没有那么活泛的杜大君子不知道的是。 这兰详技工学院.大股东就是眼前的吴信中。 大明朝廷实行秀才科举三十岁上限的政策导致大量过了三十岁的读书人没了去路。 又不是所有人都有像是李忠仁那样去种田,经营田地的决心。 所以大量知识青年只好进大城市。 去中都,上海,广州,北都这些地方寻找机会了。 《君子报》的红火也吸引了不少人南下广州。 知识青年应该是知识中年进城,很快就有了一些新的红火起来的行业。 部分知识中年们发现,在广州等地,大量的公司需要招募读书人,最好是有一技之长的读书人。 算术啊、机械啊、律师啊之类的。 因此兰详技工学院学的可不是挖掘机,而是这些实用的玩意儿。 另外一部分则是发现 科举是不能考了。 但是大学不限年龄啊! 大学毕业出来了也有秀才功名。 这一下。 本来一直存在招生难的新式大学,很快就有了许多知识中年们报考。 这些知识中年都是各地的士绅,家里有田有地有产有业。 三十郎当岁脱产都大学,一点压力都没有。 因此广州最近也出现了大量针对大学招生考试的培训机构。 很是红火。 现在人家这些培训机构找《君子报》来打广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