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再远就管不到了-《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2/3)页

    甚至包括日本这个东方世界的异类,如今也纳入到了大明帝国的天朝体系之下。

    国力之胜。

    远迈汉唐。

    然,正所谓盛极而衰。

    朱皇帝很清楚,大明帝国还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未来面临的挑战,非常多。

    尤其是在内部!

    他可没有自大到认为历史到此已经终结了——虽然也有部分帝国边陲地带的学者在吹捧类似的观点。

    但朱皇帝却并未因此就冲昏了头脑。

    他毕竟,是从21世纪回到这个时代的。

    历史。

    远远没有终结。

    大明帝国必须要保留一个看起来还算过得去的对手。

    有句话怎么说的?

    国无外患则亡啊。

    朱皇帝想了想,说道:“占领了哈萨克北部草原的堡垒就不需要继续前进了,工业部可以规划一条从北都到中亚的铁路,途径关中、甘肃、西域等地,这一条铁路,将会是大明巩固西北边陲的重要战略后勤线!投资方面”

    朱皇帝看向了面露难色的彭浚。

    彭浚见到皇帝的目光看来,急忙摆手说道:“皇上,户部也没有余粮了,光复八年的预算已经基本上都有安排了”

    “无妨,这一条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好的,能在十年内修建完成就算不错了,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朱皇帝说道。

    现在的大明帝国,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处在一个大基建的时代。

    尤其是铁路。

    铁路运输为运力在充分展现之后,整个大明帝国就开始了对铁路的大投资。

    投资基建拉动的劳动力就业、钢铁、木材、机械等工业的大发展,也成为了大明帝国工业化发展的另外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这条铁路连接中原和西域,日后必是有利可图的,西域、中亚等地,矿产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极为丰沛!这是一条不愁回本的路,暂时先发债,再招商,先把3成的股份拿出来发售。”

    得益于金融业的发展,现在的朱皇帝虽然户部的钱也基本上都有去处,大明帝国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怎么会像是前清、前明一样,存在国库,而是会花出去。

    而且,大明帝国的财政工具很丰富,虽然这些年战争就没停下来过,但也没有造成国内产产业凋敝,民不聊生之类的惨状。

    甚至因为几场战争造成的战争景气,让国内的钢铁、化工、棉纺织、制药业的订单都爆棚了。

    配合科举制度的改革,明清两代源源不断通过国际贸易流入国内,并且被埋藏在地窖中的白银被撬了出来,变成了真正的资本,投入到了工业化的熔炉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