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以言取人,以貌取人,皆不足信-《雄魏》


    第(2/3)页

    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在乎他穿什么衣服,而在于他读了多少书;一个人是否有仁义之心,也不在乎他穿什么衣服,而在于他做了哪些善事,一个人行走世间不能凭借外表吃饭,而要靠他的勤奋与努力,靠他的思想与智慧。

    是以以貌取人,必不足取。

    圣人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的,大白天不读书,躺在床上睡大觉,圣人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圣人还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体态相貌皆丑,圣人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后来,这两个弟子都通过实践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各诸侯国都传诵他俩的名字,圣人听说了这件事,感慨说出了一句名言:“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由此可见,以言取人,以貌取人,皆不足信,唯有以行取人,才是最好的方法。

    行动不会骗人,行动不会撒谎,所以圣人又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如此,方可不武断、不偏失、不偏颇。

    萧大人亲自讲课,下面的听众只有曹家三少年和杨信阳,曹家兄妹坐在前排,杨信阳和曹洛坐在后排。

    萧大人今天讲的是不能以服饰取人,进而延伸出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杨信阳听得打呵欠,扯过纸笔,写写画画起来,曹洛听得极认真,但初时以为杨信阳是在做笔记,但见他写画一阵仍不见抬头,不觉好奇心起,探头想去看看。

    杨信阳伸手将纸盖住,不给看,曹洛好奇心大盛,伸手去拉,见是杨信阳用炭笔手绘了一副简笔画,圆嘟嘟的小人儿, ︶︶的眼睛,з的嘴巴,笔画虽少,却透着十足的可爱,曹洛忍不住捂住笑出来。

    咳咳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