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秋天吃羊-《雄魏》


    第(2/3)页

    有人吃涮肉爱上脑,取其肥瘦均匀,也有老饕不认,觉得还是后腿正宗。

    但谁也不能改变的共识是:上脑是好肉!尤其腌好了放炙子上烤,看它滋滋冒油。

    吃炙子烤肉,头一个讲究在炙子上:

    这东西不是一块铁板,是拿铁条相互交错架起来的,铁条之间有缝隙,烤的时候滋滋往里渗油,滴到炙子下头烧红的炭里,炭火若是掺了果木、松塔,清香味又能顺着炙子缝儿返上来——所以好炙子得养,换句话说,得盘,非得厚油好肉不行。

    吃这个文雅不了,非得烟气缭绕、酒酣耳热。

    一口伴着甜葱香菜烤得了的半肥肉,蘸辣椒面孜然往嘴里一送,滋洇滋洇抿一口家酿土酒,饱受火燎、磋磨、憋闷的一口气才顺上来,吃到兴头上光了膀子,笑也好骂也好,都带一种回肠荡气的韵律。

    顺着上脑再摸,是羊脊骨,别名羊蝎子。

    吃羊蝎子,按说有点儿不能示人——

    老年间羊蝎子没什么肉,都是穷人家买回家煮了,一家人就啃那点儿肉,啃不够再嘬,一条脊骨啃得比鱼刺儿都光溜,那副形象,自然是不好给人看的。

    御膳坊自然不会给客人啃那没味道的骨头,杨信阳下足了本钱,上的便是肉蝎子,从脊骨到尾巴骨连半截肋条都算上。

    可吃羊蝎子雅观不雅观,从来不是肉多肉少决定的。

    舌尖一舐,肉落入口,边嚼边吸;再咬一满口,骨头上的肉全撕咬下来;掰开再啃,敲骨吸髓,直到肉筋剥光,汁水吸干,当啷一声,白骨落碗而后已,活像条狼。

    这份吃相,乃是夷人自家的吃法,却因其豪放,为天藏城百姓所仿效,也不是谁都受得起,这种快乐,也只有一种人能跟你共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