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不成急于求成只会留下无穷后患,到时候,承儿艰难,朕自己也会心中难安。至于史书上怎么评价,朕倒是并不放在心上。 “这些年大禹发展的过于迅速,虽然暂时表面上还看不出什么,但是朕心底还是有些但有的,凡事过犹不及。所以朕才非常注重监察机制,希望能够在爆发出问题的最初时候便能得到消息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 “好在,到现在为止,还未曾出现什么让朕忧虑的事情。 “可是就算是这样,朕也没有一天是觉得自得的,毕竟朕在位年限还少,之前又经历了绥远之乱……安定其实比开拓更加重要。 “只不过,现在开疆扩土已经不是朕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事了,他们既然愿意把国土拱手相让,朕又何必谦让?” 孔捷心中暗道:您还谦让?还不够快?纵观历史长河,有哪个帝王能够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便把国家政局完全稳固,并带领着子民发家致富的? “好了,”萧凤梧摆了摆手,“方才是我们君臣在说国家大事,如今国家大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也该说一说家事了。 “姑丈坐下说话,永安说姑母最近身子不大好,想必是操劳过度的缘故,姑丈回来之后还要好好体贴才是。” 孔捷忙道:“是。老妻当年跟着臣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当时仗着年轻不在意,如今老了才发现当年坐下的病根。” 萧凤梧点点头:“张大夫已经去过府里几次,说是拟定了一个方子,但还未敢轻易尝试,如今又来了一位塞外神医白年华,还是位女医,看来姑母的痼疾也合该根除。” 孔捷脸上便浮现了一丝笑意。 萧凤梧话锋一转,又问:“孔家人才辈出,尤其是您的长孙孔振宇是个少年英才,虽然去岁的科考之中落了榜,但并不妨碍让人赏识他,毕竟这孩子如今才十五岁,好好栽培一番,将来说不定还能超过姑丈的成就。” 孔捷的两个儿子虽然也不错,但是放在人才辈出的崇德年间可就不够瞧了,让他自豪的便是自己的孙子一个个都比其父要强得多,所以闻言也便捋着胡须笑了起来,“虽然是陛下过誉,但是臣也觉得臣的孙辈都还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