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今夜带刀振衣赴田门-《大侠在此》
第(2/3)页
闻言,徐平安苦笑连连:“看来,李归尧这老头什么事都能知道,可是他为什么又要让我来扬州,为什么不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我不明白。”
“我心如刀剜,甚至我不敢多看那火场一眼。”
李骥叹气,他自小被李归尧收养,还允同姓,与徐平安一条裤裆穿了十数年,很是了解他的脾气。
所以,有些话他选择沉默。
压抑的气氛过后,马车中的数名孩童兴许是哭累了,终于是睡着了。
狼狈至极,但好歹无性命之忧,只是可惜了陈笙那小子,额头生静骨,有着赤诚之心,却又要几近毁容。
让人扼腕叹息,他才十四岁。
不像徐平安,自小有药浴与丹药作伴,皮肤除却隐隐作痛外,并无他事。
…………
夜深,湖畔突然出现了一道人影,他步伐矫健的走近了马车。
“我来了。”
来人一双浓浓的眉毛非常显眼,着一身白衣气宇轩昂,胡渣零碎,中年模样。
正是刺史府的白衣幕僚,余巡。
想来想去,徐平安也只能找到这么以为可以帮他的人了。
徐平安轻“嗯”一声,与李骥同时跳下了马车。
“弄堂之事我已经听说了,你想让我帮你什么,尽管开口。”余巡蹙眉,十分侠气的说道。
“因我而起,也当由我而终。”
徐平安又指了指马车,道:“车里有几名孩子,有些许轻伤,劳烦余大哥替我照顾一夜。”
“那名最大的男孩,叫陈笙,他毁容了,若有良方,恳请帮帮他,我不想他背负的太多,徐平安铭记在心。”
余巡看了一眼马车,透过微风吹起的帘布,依稀可以看见横七竖八,衣衫褴褛的孩童们。
不禁叹了一口气,自责道:“此事,我余巡与刺史府有脱不了的干系,可以说有极大的因果。”
“如果当初扬州城门口,我不劝阻你,也不在乎田百川背后的人,或许那几十条人命也就不会发生。”
李骥闻言来了一丝火气,不满道:“那你为何现在不带着刺史府的人动手,你都这般笃定是田百川在暗中出手,残杀百姓了!”
“还是说你家主人鱼刺史鱼大人的官小了?”
余巡无奈摊手,苦笑道:“庙堂不比江湖,有些东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田百川的确不足挂齿,但他牵扯的太多。”
“一旦出了丝毫差错,死去的就不再是几十条人命,甚至连鱼刺史这等人物都要跟着人头落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