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干柴和火-《杀破唐》


    第(2/3)页

    对于李茂出任进奏院院主,院中诸人并无多少意见。同知张贺年论资历、能力都够做院长,只是他是王炳臣一手提拔之人,从未在淄青做过官,深知郓州不会任命自己为院主。李茂来长安后,他从王炳臣的言谈举止间已窥探出点眉目,这份任命对他来说早在意料之中。

    至于钟健和陈如同,一则资历不够,二来也非李师古亲信,对院主之位并无多少觊觎之心。

    三人与李茂的交往有一段时间,对李茂的印象都还不错,加之有王炳臣的铺垫,由李茂接掌知院,三人都能接受。

    王炳臣生前曾对李茂说过,进奏院的日常事务有张贺年、钟健、陈如同三人料理,基本上不用他操什么心。事实正如他所言,张贺年、钟健、陈如同三人俱是老辣精干之人,日常事务有他三人主持,用不着李茂费心。

    李茂猜想李师古这个时候任命他做院主,用意多半是为了过度,进奏院地处敏感位置,多少双眼睛盯着,岂能一刻没有亲信盯着,自己无疑是眼下的最佳人选。

    留京做了院主,李茂的心态也在迅速调整,以进奏院院主的眼光看,目下最重要的事是办好前任院主王炳臣的丧事,既让郓州放心,更要让阖院上下满意。

    王炳臣在院中地位崇高,现今的几位骨干都是他一手擢拔、栽培,办好王炳臣的后事,无疑可以争取人心。无人心,自己势必寸步难行。

    除了必须遵循的礼仪,李茂又仿效后世的通用做法,与张贺年、钟健、陈如同三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四人轮流到王宅协助王家子弟处理后事,时时刻刻让王家后人感受到进奏院的关心和支持。

    这种做法很是新颖,效果也十分明显,既解决了张贺年等人内心的忧虑,又满足了他们知恩图报之心。上上下下都十分满意。

    此外,李茂又以上奏院的名义行淄青,请李师古上奏朝廷为王炳臣追赠官职,郓州方面很快有了回应,上表为王炳臣请求旌表。

    王炳臣在朝中的故旧也锦上添花,为王炳臣讨了个御史大夫,满足了他生前的愿望。

    高调处理王炳臣的后事,为李茂赢得了巨大声誉,张贺年、钟健、陈如同三人经此一事,转化为李茂的亲信,有了三人的支持,李茂的这个院主,一开始就做的顺风顺水。

    得知李茂留在长安任知院,苏卿打发小茹和两个老家人启程来长安服侍,郭韧也随之一道启程,祝香因身怀有孕,无奈只得放弃。

    李师古对外出屯守的将领和在外公干之人控制的一向很紧,王炳臣的父母、发妻也一直留在郓州,父母、发妻过世后,又把抚养他长大的姨母接到郓州居住,三年前王炳臣的姨母过世,王炳臣在郓州再无一个至亲,这才生了跳离藩镇重返朝廷的念头。

    摩岢神通官职卑微,尚不如李师古的法眼,郭韧去留,军府方面并不过问。

    小茹只是李茂的一个妾侍,身在贱籍,因为苏卿的原因,李茂人后**她,人前一直对她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军府难测深浅,并未将小茹列入他们的监控名单。

    他们在意的是苏卿,和她腹中的孩子。只要苏卿,李茂的亲生骨肉和他的庞大财产都留在淄青,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小茹和郭韧都思念自己的爱人,一路上走的匆忙,在函谷道因为贪路,不慎惹了一场风寒,出潼关后两个人一起病倒,郭韧病体犹重,只得留在长安东四十里外的青泥驿休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