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奏对少阳院-《杀破唐》


    第(2/3)页

    感谢后世昌明的科学技术,使得李茂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准确直观认知辽东的地理地貌,气候矿产。虽相隔千年,这些知识还是有益处的。

    二日一早,进奏院门外就有人来请李茂入宫,不是大明宫少阳院的人,而是云安王府的人。李结担心李茂第一次入宫不懂规矩,被人为难,特意派人过来的。

    入宫的规矩确实多,李茂出任进奏院院主以来,入宫参加过两次大朝会。

    按照唐朝的典章制度,每逢大朝会在京九以上官员全部要到场,人数在两千人朝上,偌大的宣政殿前乌泱乌泱全是人。

    李茂的这个侍御史是外镇带职,跟在台的御史无法相提并论,站位甚至还在本院同知张贺年和判官钟健之后,自无缘一睹天子龙颜,这也是李茂一直引以为憾的一件事。

    ……

    在宫门前等候多时,有少阳院使遣人来导引李茂入宫,大明宫的规模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大体分作前朝和菊花,前朝的核心建筑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以此为中轴,两侧分布着左右金吾卫仗院,中书省,门下省,少阳院、翰林院等机构。

    唐朝的皇太子在玄宗朝以前居住在太极宫东侧的东宫,此后移居大明宫内的少阳院。少阳院有东西两处,西院供太子寝居,东院用以处理政务。

    皇太子李诵,是当今天子的长子,初封宣城郡王,后进宣王,大历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在少阳院中做皇太子已有二十三年,仁德之名早已布及天下。

    自贞元十八年后,天子李适有感身体每况愈下,便有意识地让太子参与政务,不过囿于传统所限,太子所能与闻的政务多数还限于远景规划之类,譬如恢复辽东失地。

    太子李诵年四十四,为人沉毅寡言,不怒自威。

    九月初京城曾传言说他得了中风,口不能言,李茂还曾命林英设法打探,各种消息相互矛盾,莫测深浅。不久之前,李茂还遣林英往王叔处刺探消息,却没料到,只隔了**自己就能亲自觐见太子。

    那白花花的钱花的当真冤枉。

    礼毕,太子赐座。还在曹州孤山镇时,李茂每得闲暇就向葛日休夫妇讨教医理,略学得些望闻问切的本事。他偷窥太子面容,见他面色暗黑,似有隐疾在身。

    李茂暗暗吃了一惊。

    召见李茂之前,李诵刚刚从延英殿回来,延英殿是大明宫主要宫殿之一,延英奏对是中唐以后天子与宰相处理政务的重要方式,除非有恩旨特许,太子无权参与。

    他做太子已有二十三年,前二十二年里,未曾踏足此地半步。只是在一年前,他的父亲天子李适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才允许他旁听奏对,但也只是旁听,在整个奏对过程中,他无权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日的延英殿奏对上,西川节度使韦皋奏称吐蕃寇边被边军击溃,奏请朝廷拨款在边境地区增修关隘以防御吐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