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牵强附会-《杀破唐》


    第(3/3)页

    李适勃然大怒,严斥李诵。

    李诵惶恐难安,不得已仿效皇爷爷肃宗李亨在天宝年间做太子时的故事,断然与发妻做了切割,请求与太子妃萧氏离婚。

    事发之后李适萌动了废李诵改立李谊为皇太子的念头,他把宰相李泌召入宫中商议。

    李泌认为皇帝舍亲生儿子而改立侄子的做法十分不妥,他列举了自贞观以来太子废立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太宗皇帝对废立太子的谨慎和肃宗因性急冤杀建宁王的悔恨,劝李适以前事为戒,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李泌的话打动了李适,李诵的太子之位因此得以保全。

    郜国公主因此事被幽禁在宫中,郁郁而终。

    李万因为和同宗****,以不知“避宗”的罪名被杖杀。郜国公主的亲属受牵连者甚众,她的五个儿子及李昪、萧鼎等流放岭表和边远之地。

    郜国公主的女儿、皇太子妃萧氏也被处死。

    这场变故在李诵的心里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此后十数年,本来就小心翼翼的他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不敢逾规矩半步。

    怎奈皇太子的谨慎,并不能彻底打消李适改立李谊的念头。这十几年皇太子李诵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每日都在煎熬中度过。

    李茂想到那日少阳院奏对时见到李诵时的情形,太子面色黯黑,双眸无光,当日以为他是身有暗疾,现在想来不但是身有暗疾,心里也有暗疾啊。

    少阳院位于大明宫内,守备何等森严,有人竟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少阳院下毒,败露后竟能全身而退,这若无内部人呼应,说出去鬼也不信。

    “太子危在旦夕,若无人施以援手,只怕,只怕……”李结击案而泣。

    加害太子的人是谁,李茂无从得知,或是老皇帝醉酒之后的一时冲动,或者是忠于舒王李谊的势力,不管是哪个都给了李茂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茂决定赌上一把,把王博远和王士元往太子遇刺一事上扯,以削弱韩弘的声望。

    李结却根本不相信父亲的遇刺跟王士元有什么干系,王士元的名号他是听过的,但禁内戒备森严,岂是他一个江湖人物能进出的。

    李茂费尽心机栽赃韩弘,目的正是要为淄青除去一大劲敌,这点李结看的清清楚楚。

    藩镇势力日渐膨胀,尾大不掉,已成天下公害,围绕是否削藩,朝臣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清流士子莫不主张削藩,理由若干种种,自能自圆其说。

    执掌实务的官员则反对急切从事,维持目前的绥靖策略。

    皇太子李诵的门客王叔文、王伾都是主张削藩的,王叔文曾在贞元十三年参加琼林宴时当着数百士子的面公开发表演说,阐述其削藩的主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