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褐金吾-《杀破唐》
第(2/3)页
“到了贞元十三年,中原大旱,徐州漕运不通,昭武九家趁机胁迫朝廷授予其西京绢马贸易特权。朝廷的绢马贸易旨以利固结盟友,岂可假手商贩?故而驳回了他们的无理要求,昭武九家遂联手哄抬粮价,以逼朝廷就范。致使斗米千钱,惹得民怨沸腾,官府供应中断。朝廷软硬并用,终究奈何不了他。后来也是向忠国出面才让昭武九姓让步的。”
李淳道:“传言华州朱家连环灭门案是向忠国指使人干的。”
杜黄裳拈须微笑道:“那是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与朝廷无涉。”
李淳不再追问。
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
大唐对外来移民一向宽厚,昭武九姓人多心齐,抱成进步,把生意做的极大,趁建中年间政局混乱趁机控制了河洛地区几乎所有重要城镇的米粮供应,成为朝廷的一大心腹隐患。
名相李泌辅国时曾力推驻军在京西营田,以减少西京官军对漕运米粮的供应,借以打破昭武九姓对粮食的垄断,待时机成熟,将这一威胁关中腹心地区经济命脉的毒瘤铲除。此事因李泌为相时日太短,上下敷衍塞责,最终功败垂成。
“吃了褐金吾的教训后,昭武九姓对朝廷十分恭顺,再不敢有非分之想。”
“虽然如此,但数千乌合之众潜伏在京城终究是个祸害。尤其在这个时候。”
昭武九姓借机发难,让整个朝廷束手无策,却被向忠国摆平,这岂不等于说若是向忠国向朝廷发难,朝廷也无招架之功?李淳眉头不展,十分忧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