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这有趣的一幕-《杀破唐》
第(2/3)页
李茂笑笑道:“先不忙着下结论,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日黄昏,军府有押衙来接李茂入府饮宴,众人皆劝李茂不要去。
李茂笑道:“咱们是客,主人盛情相邀,岂可驳他这个面子?”
杨慧琳亲自迎到仪门下,拱手道歉,连声道:“兄弟这几日在外巡视军务,怠慢之处,尚请茂华兄海涵。”
李茂故意问道:“吐蕃又寇边吗?”
杨慧琳打个哈哈道:“是党项人,横山东西两面同时作乱,忙的我是马不停蹄啊。”
来到军府坐定,李茂见只有他和杨慧琳两个人,微微一笑,也不吃喝,只等着杨慧琳说出他的要求。杨慧琳饮了杯酒,也不在绕圈子,言道:“非是某贪恋权位,赖在夏州不走,实在是三军将士不忿尚书入朝后待遇不公,公推某上奏朝廷,为尚书讨个公道。那杜黄裳是什么东西,陷害尚书在前,而今又蛊惑圣听,加害到杨慧琳的头上,杨慧琳一介武夫,没那么多算计,他直里来,我便直里去,我怕他作甚。”
杨慧琳睨了李茂一眼,口气稍稍缓和:“奸臣当道,闭塞圣听,某代三将将士请李钦差为我夏州说句公道话,只要朝廷贬斥奸佞,则我夏州两万将士无不欢欣鼓舞,齐颂天子圣德,自然也不会忘了李少卿的恩德。”
李茂道:“这层意思,我会代为转呈圣听,也希望杨使君能向将士们解释清楚,不要中了一些居心叵测者设下的奸计。至于说韩尚书归朝遭遇了什么不公正的待遇,这个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人不好插话,难道是韩尚书明示自己受了委屈?”
杨慧琳道:“那倒没有,舅父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即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断不会说出来。”
李茂道:“韩尚书若没有说,杨使君又怎知他老人家受了委屈呢。以我之见,韩尚书年过六旬,以太子少保致仕,正是功德圆满。何来委屈之说呢?”
杨慧琳哼了一声,一边斟酒,一边言道:“舅父忠贞为国,老于边疆,为国有功有劳,虑及年老岁长,精力不济,才主动让贤,如此功勋重臣,朝廷岂可一个太子少保的虚衔就打发了?如此冷落国家功勋,怎能不让三军将士齿寒,若朝廷不能还舅父一个公道,任由奸相杜黄裳作威作福,颠倒黑白,将士们心中不服,杨慧琳的忠言劝告,他们只怕未必能听的进去。杨慧琳向钦差进一言,为我舅父洗刷冤情,重办杜黄裳,这不是私人恩怨,这是关系西北安危的大事,言尽于此,少卿自己看着办。”
李茂道:“这个要求好生让李茂为难,李茂从草原归来,一路风尘仆仆,道路遥远,消息闭塞,这其中曲直一概不知,却让我怎么向天子进言?我若听你一面之词贸然进言,说错了天子怪罪下来,我如何承担?我若不说,又怎好向三军将士交代。这可真是让我为难啊。”
杨慧琳敲着桌子道:“这有何为难?你在我夏州逗留了一个月,什么没看清楚?此刻进言为我舅父洗刷冤屈,正当时!圣明如天子必会信任你说的话。”
李茂微笑道:“话不可以这么说,我这一个月,被你们圈禁在祥云寺里,足不出户,能知道什么,什么都不知道。”
杨慧琳嘿然冷笑道:“足不出户,李少卿这话说出去,谁信?”
李茂道:“有人会信。”
杨慧琳“咄”地丢了手中酒爵,脸色黑的像块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