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第一锭钢-《杀破唐》


    第(2/3)页

    语言承载着文化,大唐广纳四海,不以血统论亲疏,却须取得文化和心理上的认同。

    军事训练意在强化他们的纪律和服从,增强他们的体魄。

    新附民身在新民营,所享受的待遇却与老民无甚差别,平日分散在各处做工、放牧,或充当卫士,半工半学,他们在新民营的经历记录在案,算作资历。

    对于是否要接纳他们为东高镇新居民,此前还进行过一场辩论,有人以他们血统不纯为由拒绝接纳。有人则主张只要皈依华夏礼教则为华夏人,至于血统,大唐的皇帝尚且有鲜卑人的血统,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血脉里流淌着的完全是炎黄时代一脉传承下来的纯正的华夏血统而没有沾染半点外族血缘

    华夏一族的伟大在于他的海纳百川而本色不移,接纳了千川万流,海还是海,华夏还是华夏,伟大的,美丽的底色并没有丝毫更该。

    礼教华夏派最终占据了上风,李茂一锤定音赞成礼教华夏的看法,只要在文化上、心理上诡皈依了华夏礼教,则为华夏之人,至于肤色和姓氏只是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不能作为区别夷夏的特征。

    这一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不仅这一百六十名新民很快被融合,受他们的感染,东高镇附近森林里的弱小部落也纷纷走出莽荒投奔文明,他们声称自己要皈依华夏,李茂虽然心里很清楚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就是冲着做华夏人的好处来的,但还是敞开大门笑纳之:

    待之以平等兄弟之礼,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策上加以扶持笼络,在文化上加紧融合,在经济上完成一体化和控制,军事上暂不放松戒备。

    以此心态作为扩张动力,东高镇犹如海之吸纳百川,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崛起速度之快让主事者亦常感到惊喜不断,甚至有些措手不及。

    人力资源逐渐丰厚后,李茂决定干一件自己一直想干又未能干成的大事找煤矿,修铁厂。

    后世给他可资利用的知识不多,但李茂依然能够比当世绝大多数高明人士看的更深更远,他断定辽东有煤矿有铁矿,而且储量异常丰富,品质亦不错。

    但铁究竟在何处,李茂却也是一脸的茫然,他一面派人四处寻找,一面向铜虎头求助,看看他们那是否有奇迹存在。

    李茂这个辽东经略使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大唐皇帝的正式承认,但辽东之主的身份已经彰显出来,和辽东有着密切经济联系的铜虎头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将来他们若还想从辽东这块土地上捞些好处那就应该跟李茂紧密合作。

    至于以前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做人要向前看嘛。为了测验铜虎头的真心,李茂提出让他们抄录一份辽东地矿图给他。

    李怀玉当年在辽东做节度使时,有异人向他贡献了这幅图,上面详细记载着辽东的煤铁矿分布位置。李怀玉得图大喜,赏了来人一万贯钱,聘其为幕府参谋,准备大干一场。若非次年安史之乱爆发,辽东的铁矿怕是早已开发。

    或者大唐的历史进程也会因为这些煤铁矿的开发而有所改变。

    铜虎头的诚意很快送到,这份在李茂看来弥足珍贵的东西对淄青人来说却是鸡肋,看着好看,却百无一用。

    李茂入辽时的班子里就有采矿炼钢方面的人才,郑沛曾长期任职将做监,是大唐有数的冶金和兵器专家,只是因为不会做官才落魄至此。

    李茂命其主管冶金矿务局,专司开矿和冶炼钢铁,郑沛的工作迅速展开,且很快就有了确切的消息:在一个名叫龟甲山的地方同时发现了煤矿和铁矿,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铁的品质很高,以现有的开采技术,开采个两三百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