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血战将军渡-《杀破唐》


    第(2/3)页

    卫士在硝烟中向李茂伸出了手,李茂借势一跃上了马背,冲出了重围。

    等到契丹人从慌乱中缓过神来,李茂二人已经冲入松林,契丹骑士旋即追进了松林。

    在此后的一天一夜的森林追逐中,二十名精锐的契丹骑士损折了九成九,只有一名士卒带着满身的伤痛逃出密林回到草原,他的同伴或被李茂狙杀,或死于狼虫虎豹之口,还有三个人被接应李茂的亲军卫队给生擒活拿,做了唐人的俘虏。

    平八堡阻击战以唐军的惨胜而告终,追随李茂多年,英勇善战的侍卫亲军左厢一二三营损失殆尽,一千两百多名士卒长眠于这座塞外孤堡。

    不过正是他们的这份勇敢,才让契丹人产生了错觉:李茂就在附近。否则无法解释唐军为何要做拼死抵抗,契丹人怀疑李茂仍然留在堡中,逃往燕山的那个人是个替身,坚守孤堡虽然凶险,却比在平地上充当箭靶子强多了。

    平八堡防守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正当守军矢尽粮绝陷入绝望的时候,契丹人突然开始了大撤退。

    守军不知道的是,西路军的常木仓和东路军的祝九在他们浴血奋战之际,已经悄然完成了对契丹人的迂回包围,唐军的机动性远不及契丹人,但他们有备而来,占据了地理优势。

    契丹人只能选择撤退,趁常木仓和祝九的包围圈尚未合围之际,从狭缝中冲出一条生路来。

    契丹人行动敏捷,说走就走,主力撤走,伤兵留下,在常木仓和祝九的眼皮子底下窜了出去,不过他们显然低估了唐军的谋略,严秦围外设下埋伏,凶狠的像蛮牛一般,猛地在契丹人的肋上撞了一下,这一撞迫使契丹人改变方向,沿着桑干河支流向北疾行,这样他们必须穿过一片多湖的森林沼泽区,然后才能去宿营地与本部会合。

    桑干河以北两百二十里的将军渡就成了契丹人的生门,关上了这道门,契丹人将死无葬身之地,打开这道门,李茂的这次以自己做诱饵哄骗契丹人的冒险行为则将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李茂倒没有为自己的面子考虑太多,他担心的是一旦纵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

    石雄军接到命令时距离将军渡尚有两百三十里,契丹人据此却只有一百六十里。

    “丢弃一切辎重,目标将军渡,快。”

    石雄来不及招呼步军大队,只率八百轻骑兵,丢弃一切辎重飞奔将军渡而去。

    李茂给他下的是死命令,他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常木仓深知将军渡的重要性,为了给石雄争取时间,他把手上仅有的一支生力军给派了出去,这支军队人数约两千,组织纪律性极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只有一个缺陷:在此之前从未打过硬仗。

    军官生队,向来被李茂视作宝贝疙瘩,这是辽东、幽州、营平三镇数万大军的强大之源。他们的存在使得三镇军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高素质指挥人才,从此不论他们遭遇怎样的挫折,他们都有能力迅速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东山再起,迸发无尽的光芒。

    军官生队像蚂蟥一样钉住了契丹人,死缠烂打,疯狂地咬住他们不放,契丹人摆脱不了纠缠,又不欲与其同归于尽,只得一分为二,精锐先走,老弱殿后。

    唐军如此死缠烂打,目的是拖住他们,这一点契丹人看的很清楚,唐人有句话叫“舍车保帅”,契丹人理解的很透彻,若不能摆脱唐人的袭扰,他们有可能全军覆没。草原的生存异常艰辛,只有最强者才能存活,为了种族的延续,他们只能“舍车保帅”。

    分兵之后,契丹人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待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将军渡时,恰巧是一个黄昏,霞光满天,森林静默,晚秋的树林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美的让人心醉。水面上鱼儿冒泡,荡起圈圈涟漪,衬映着残阳的余光,点点星星。

    这里就是将军渡,周边百里之内沼泽密布,凶险万端,这是唯一的渡口,过此向北穿过一片白桦林就是草原,万里草原一望无垠,那是契丹人的家园,长生天眷顾他们的天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