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人市,七十六号-《一个人的抗日》


    第(2/3)页

    一个胭脂花粉涂得血红的女人站在那里,身旁还站着一个敝胸裂怀的大汉,一个人贩子正教训着面前地一对母女,不时带出点四川口音。

    “你这么不落教,剪我的眉毛,我也不管你们了。”人贩子继续威胁道:“把饭钱宿钱都还给我,你们滚蛋!”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畏缩地躲在母亲怀里,虽然有些面黄肌瘦,但脸面却还透出一丝清秀,如果养一养,倒也算得上俊俏。她的母亲偶一抬头,吴铭和韩寒都不禁皱了皱眉。这个少*妇半边脸和正常人一样,另半边脸却象被火烧过似的,满是疤痕,眼睛都变了形,显得分外可怖。身上地衣服有补丁,虽然都有些掉sè了,但洗得却很干净。

    听了几句,吴铭和韩寒便了解了事情的经过。那个涂脂抹粉的是个老鸨,看中了那个小丫头,而小丫头的母亲却坚持两个人要一起走,她做饭打杂都能干,就是由于她那吓人的长相,买家却只坚持要一个,甚至提高了价钱,她却死活不同意。于是便惹恼了人贩子,正在挨骂。

    吴铭想了一下,举手便要说话,韩寒赶紧拉住了他,轻轻在他耳旁说道:“这样不行,在这里抬杠是落人家面子,坍人家的台,是要结梁子的,你想救那个小女孩,又不怕那个丑婆子,也只能和那个老鸨私下里打商量或者等她不买了,咱们再上去

    “这样啊!”吴铭点了点头,“那就只好打商量了,好在我怀里始终揣着杜先生地名帖,希望他这个上海滩黑老大的名头够分量。”

    “够,肯定够。”韩寒连连点头,“那我过去叫那个老鸨过来了。”

    老鸨扭着身子和那个彪形大汉走了过来,那个大汉做了几个手势,吴铭淡淡一笑,还了几个手势。大汉点了点头,冲着老鸨耳语了几句。

    “既然是杜先生的人,那我就只好忍痛割爱了,那个小姑娘还真是不错。”老鸨媚笑着点了点头,脸上的粉直往下掉,“我是小东门地大阿姐,很乐意和张先生交个朋友。”

    “好说,好说。”吴铭拱了拱手,“实在是不好意思,抢了大阿姐的买卖。改rì我请客,赔个罪。”

    “张先生真是个趣人。”老鸨娇笑着用手帕甩了吴铭一下,吴铭地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吃饭就不必了,记着多来小东门玩玩啊!”说着和吴铭擦身而过,袅袅而去,一阵香风吹得吴铭直咧嘴,赶紧摇了几下扇子,韩寒则在一旁偷笑起来。

    “你刚才说会做饭?”在吴铭眼神的示意下,韩寒走了过去,冲着那个女人问道。N

    “我娘,我娘做饭可好吃了。”小丫头怯生生的回答道。一口吴侬软语煞是好听。

    人贩子见又来了买家,立刻抖擞jīng神,开始介绍,“她的嗓子有问题。说话象破锯锯木头。刺耳地很。不过,您看她身体多壮实,做饭也是顶好吃,顶好吃。那个小丫头模样周正,养上两年,嘿嘿,很不错的。”这家伙边说。边对着吴铭yín笑着伸出了大拇指,“先生的眼光不错,真的不错。”

    吴铭很不耐烦地摆了摆扇子,说道:“行了,就是她俩。小韩哪,剩下就是你地事情了,赶紧办!”

    沪西地极司非而路,是英、美帝国主义凭借它的兵舰大炮,在原来的公共租界(即英租界)区域以外,强行筑起来的一条马路,大家都叫它越界筑路。在这条越界筑路的马路两侧。房、店、住宅虽仍属华界,可是这条马路,英、美帝国主义都把它擅自视为租界区域,在路上行使jǐng权。汪伪的特务魔窟76号就在这条路上。汪伪76号。全称应该是“中国国民党zhōng yāng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由于门外是越界筑路,不能派人jǐng卫。汪伪便在76号的大厅里,站了一排弓上弦,刀出鞘,荷枪实弹地喽,来作jǐng戒。在76号西邻华村的西尽头墙沿下,搭了一间木头房子,派了几个小特务,开了一爿白铁店作为掩护;在76号的东首康家桥口安乐坊附近,也开了一家杂货店,作为外围“望风哨”。另外,从曹家渡的新康里起,沿极司非而路以迄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东面的秋园附近,还设有各式各样地零星摊贩,作为外围“岗哨”与“望风哨”。经常有人在作联系,传递情况,以补jǐng戒之不足,所以在76号附近的摊贩都是惹不得的特务人员。76号成为“特工总部”后,房子与人都被涂脂抹粉打扮一新,原来的一座洋式二门,改为朱柱飞檐的牌楼,并且在上面的横额上,还镌上“天下为公”四个蓝底白sè的大字,装成“和平mín zhǔ”地景象。可是就在这牌楼下面的两侧,却砌了两个机枪眼,两挺机枪直向大门,这算是76号的第二条防线了。(摘自《七十六号:汪伪特工口述史》)

    “混蛋,一群无能的废物。”特工总部主任丁默拍着桌子,暴跳如雷,底下是一群跟着吴世宝地特务和保镖。“吴世宝明明是被子弹打死的,你们聋了吗?光天化rì之下竟然没有发觉,养你们这群王八蛋有什么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