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端凭这点,也不能说明多少,还是得亲耳所闻亲眼所见过才知道。 主街拐过来的一条巷子摆着不少小摊,都是吃食,这个点,在外头来寻觅早饭的人还是挺多的。 吃食摊子有卖包子馒头的、面条馄饨、馕饼汤圆等等,徐茵茵看了一圈,价格都很实惠,量也很足。 听说这条巷子专做小吃摊,便是邓起福上任后规划起来的,在他来之前,城中的小吃摊子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乱糟糟的,并不集中。 像这般集中在一处,大家想吃哪种,便直接往这巷子来,也省了东奔西跑,倒也提高了生意量。 听说邓起福还专门建了一个慈幼院和善老院,前者收留无家可归的乞儿流浪儿孤儿,后者收留鳏寡孤独的老人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和年纪大不方便的乞丐这些—— 难怪街上都没看见乞丐这些,还以为是这县穷的乞丐都不留在这里乞讨呢。 这两处花费不少,县里的银钱多都用来维持这两处的生计了,包括邓起福自己的俸银几乎都投在了这里,是以,县衙破成那个样子也没钱修缮呢。 去年辣椒推广,平阳县这边也是领了不少辣椒秧发给百姓种下的,知道商会到时候会收购辣椒,邓起福还很有毅力的将县衙名下还没有卖出去的一些田地和荒地都拿出来带着百姓们整了出来,种上了辣椒秧。 后头辣椒收获,商会来收走辣椒,这些田地出产所得的银钱,邓起福都做主一文没留的分给了百姓们。 说到这些事的时候,那些百姓还期望着今年的的辣椒种植,听说今年辣椒种得自己买了,可他们没钱买,想着到时候几家凑出银钱来买种子—— 人多的地方消息多,一番走动下来,徐茵茵也大致对邓起福的风评有了一个了解。 百姓之中对邓起福的风评还是挺不错的,称邓大人爱民如子,从不端官架子,从不搜刮民脂民膏,还经常拿自己的俸禄出来贴补穷苦的百姓——以至于自己的日子过的极是清贫,除了一身官服,平常的衣裳都是粗布麻衣,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说起邓大人,百姓神情间都是敬仰钦佩,连声道邓大人就是青天大老爷,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云云的。 总之就是,这邓大人是个好官。 一个人这么说,几个人这么说,还可以说是假话,但所有人都这么说,那就没得假了。 凭这些事迹来看,此人是一心为民,也知变通的。 考察过知县的品行,徐茵茵随即又对平阳县做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