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抖机灵-《我在三国养牲口》


    第(2/3)页

    蔡邕所说缺不了他,还真不是蔡邕吹嘘家中有多厚的财资,所谓合适之机,便是自有相熟好友赠送授予。

    对于这种骚操作刘沧不由轻笑。

    这些个东汉大儒活的也够真实的,重操守却不迂腐,而这边所谓君子通财也是一种美谈。

    当然,这种美谈也绝对不是鼓励人们贪婪,除了友人志趣相合外,往往他们通的都是一些生存生活的必要财物。

    爷俩这边笑谈,刘沧手中麻绳已经缠绕半个刀身,麻绳缠刀并不是为了保养或是让它杀伤力更强。

    因为蔡邕的存在,楼桑村给青壮们配上了相对制式的刀兵,眼看两村争斗,楼桑这边准备提刀上阵。

    不过这种提刀更多是为了威慑显摆,别说村与村之间不可能大肆杀伐,族老本身就有职责维护乡间治安,调解乡间冲突。

    好吧,对比族老挑头的两村冲突,这些说法看似矛盾。

    若要简单直观,只需要理解,相比现代,这個时代不管怎么说,也有着足够的野蛮。

    别说民间乡里,就像此时的蔡邕,他对刘沧不可谓不关心,但明知他明天要去参加械斗,却跟本不会说出些什么奉劝阻止的话来。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只要事出有因,提刀上阵,好男儿自该如此。

    毕竟乃家天下的时代,而这个因,也从来不会特指国之层面。

    刀身缠上麻绳,能敲能砍,却不至于白刃取人性命,两人闲扯之时,似乎蔡邕有心引导,话题又逐渐引向习文方面。

    “父亲大人,说起来,如今这文章断句标注是否有些麻烦?”

    蔡邕平时说话也并不总是咬文嚼字,但论到学习之时,经史词句却是字字严谨,刘沧这边听的有些头大,转眼又开始抖起小机灵来。

    “嗯?有何麻烦?”蔡邕疑惑。

    “您看,如今文章多是一气而成,就算句间留下间隔,也容易引起非议。若是在这断句之时加上这种点、豆样式的标点,不是更能直言其意么?”刘沧缠好刀身,在地上划了个逗号句号。

    “还是说这种标点会犯什么忌讳,为世家不喜?”刘沧对蔡邕问道。

    古人不傻,而且就刘沧所见,蔡邕给他注解的礼记中,也存在字句间隔。

    如今刘沧对国学之道多少也有点敬畏,他可不相信蔡邕这类人连个逗号句号都不懂运用。

    原本刘沧以为这更有可能是所谓世家垄断知识的一个环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