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名正言顺-《杀破唐》


    第(3/3)页

    自李师古祖父李正已执政时起,淄青平卢军就开始秘密筹备恢复辽东事宜,历时三代,耗费亿万财力却最终以失败告终,淄青控制的最后一个沿海据点浪海城也于四年前被契丹人攻陷,数以万计的兵甲粮食被洗劫一空,至此,李氏祖孙三代在辽东的努力宣告失败。

    辽东成了李师古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就甩手让他们去折腾。”李师古同意李茂所请,给了他一个新的头衔——侍卫亲军扬刀军副使知右厢事判辽东诸城番抚慰使——名义上淄青道派驻辽东的最高首长。

    “扬刀军副使知右厢事,判辽东诸城番抚慰使”的名头虽大,但能调用的资源却十分有限,不过对李茂这已经足够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路不通,而今他是名正言顺,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他顶着“扬刀军副使知右厢事”的牌子跨步踏入铜虎头,又以“判辽东诸城番抚慰使”的牌子正式拥有了实际权力,李茂已在不经意间还回淄青权力的核心圈。

    他的心境已有些沧桑,对很多事已经看淡了。

    李茂的纠察官幕府解散后,李师古本有意重用书丞为刺史,书丞却选择去了营田幕府主持招募流民开垦田地。营田府开垦田亩的惯常做法是先军垦,待时机成熟再实行民垦,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自非普通百姓可比,更强过一般的流民。

    因此军垦再转民用的模式效率相对较高,操作的经验也较为丰富,但同等的弊端也十分深重,李师古早就有意抛弃这种模式,苦于无从着手,而今书丞不畏艰难,主动担纲招募流民垦荒,很得李师古的胃口。

    书丞茫然不觉自己夹杂的私货已被李师古看在眼里,他闷头做事,像一只鸵鸟,沉浸在自我欺骗中。李茂着实为他捏了把汗。正名之后他第一站就去了齐州。

    齐州是淄青有数的几个大城之一,墙高池深,市面繁华。书丞以判官之尊兼任齐州营田所主事,在齐州境内实验他的流民垦荒**,他现在名下有十七处田庄,八千户流民,又联系着一万驻军,权势煊赫超过刺史。

    李茂在营田所没见到书丞,便去后堂找吴氏问路,吴氏告诉他书丞这些日子一直住在田庄,与垦荒的流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青墨道:“夫人,前面说判官昨日才回来,怎么没住两天就走?”吴氏尴尬地笑了笑,道:“昨日他确是回城来了,不过拿了些换洗衣服连夜又走了。

    李茂就要告辞,吴氏不悦道:“茂华,你什么意思,我是吃人的老虎吗,见了我就躲。”又道:“我已经派人去叫他回来了,你自跟了节帅发达后,再也看不上我们这样的小地方,难得来一趟难道只是为了叙叙旧?”(论文书院)

      


    第(3/3)页